1.什么是流行性感冒?
流行性感冒,简称流感,是由甲、乙、丙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。好发于冬春季节,传染性强,甲型流感可引起季节性流行和世界性大流行;乙型流感常引起中、小型流行或局部暴发;丙型流感多引起婴幼儿和成人散发病例。
2.传播途径
流感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。
(1)病毒的由传染源通过咳嗽、喷嚏、谈话排出的呼吸道分泌物而感染他人;
(2)也可经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感染他人。
3.哪些是流感的易感人群?
(1)老人、慢性病患者;
(2)孕妇;
(3)儿童及婴幼儿;
(4)医务人员等.
4.临床症状
发病较急,突起高热、寒战、头痛、全身痛、乏力、食欲减退等全身中毒症状而呼吸道症状轻微,体温可达40℃,面部潮红,咽部及结膜轻度充血,本病常呈自限性,病程一般为7天。
5.哪些疾病需和”流感”鉴别?
(1)上呼吸道病毒感染:起病较缓,以咳嗽、流涕、鼻塞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,无明显中毒症状。
(2)急性细菌性扁桃体炎:扁桃体红肿并有渗出;培养可能分离出致病菌。
(3)流行性脑脊髓膜炎:有明显季节性,儿童多见,有剧烈头痛,脑膜刺激征及皮肤瘀点,白细胞增高等。脑脊液检查及细菌培养可确诊。
6.预防措施
(1)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可减少感染的机会,可到各预防接种单位咨询和接种。
(2)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,勤洗手,打喷嚏或咳嗽时要掩住口鼻。
(3)均衡饮食、适量运动、充足休息,避免过度疲劳。
(4)流行季节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,尽量减少大型集会和大型集体活动,避免到拥挤的公共场所。
(5)服用抗病毒药物,减轻流感症状。(医宣)